1986年出生的孙晓云,毕业于浙江农林大学,是塘栖镇政府的一名基层工作人员。2008年进入塘栖镇农业服务中心参加工作,2012年11月调入塘栖镇文体服务中心。
“80后”结缘一线农业
2004年,刚毕业的孙晓云进入了塘栖农业公共服务中心。别人都说这是女孩子待不住的地方,可孙晓云一干就是整整四年。一线农业工作异常艰辛,后备箱里常备的是套鞋和草帽,皮肤晒得比男生都黑。这些并没有让孙晓云打起退堂鼓,相反,让她更了解农民的朴实想法。
塘栖有十九个枇杷品种,但种植户们往往缺乏对种质资源的保护意识。因此,孙晓云在参与了塘栖品牌种质资源培育工作后,大力推广优质嫁接苗。但同时孙晓云也发现,光改良品种并不能让种植户真正有效增收,充分发挥品牌效益才能使家乡的果农共同受益。她认真整理材料,来回奔波申述,在她的努力下,“塘栖枇杷”成功获批“国家知名品牌”,入选中国驰名商标。

从“送文化”到“种文化”
2012年底孙晓云凭着一腔热情来到了文体服务中心,但现实工作和想象中依然有很大落差。“还是晒。白天太阳晒,晚上蚊子咬。”孙晓云介绍,当时农村基础文化建设仍不完善,文艺演出常常是露天表演。但最大问题还是群众对于精神文化的普遍不重视,文化礼堂成了空壳子,孙晓云看在眼里,急在心里。这时,村民的一句话点醒了她:“大妈们跳舞,也只有大妈看,年轻人当然不爱看。”孙晓云想到,何不把电视上的综艺节目搬进农村呢?在她的筹划下,当年在塘栖开展的“我是大民星”选秀节目一炮而红,广受村民欢迎。而她排练的舞蹈“枇杷鼓”,更从塘栖跳出国门,在新加坡拿了亚洲艺术节的金奖。
之后,孙晓云又大胆地筹划起了塘栖镇农村文化礼堂“文化走亲”互动平台。如今塘栖的各文化礼堂每年都会承办2场以上的文化走亲活动,文体队伍也不断壮大。从一线农业到文艺工作,这一份收获的喜悦始终是孙晓云前进的动力。

文艺传承,家风延续
十年树木,百年树人。谈到自己的工作成果,孙晓云欣慰地说:“有了这几年的努力,塘栖再也不会拿不出节目,我们只要办村晚,每年都有新节目。” 可是,节目一多,排练的时间也相应增多,占用业余时间就更多了。有时候不仅仅是带排练,孙晓云还是演员们的“托儿所”。孙晓云自己也有两个女儿。谈到家人和孩子,孙晓云的眼眶湿润了,家人是她心中最柔软的一块。平时忙着带活动、排节目,陪伴家人的时间自然也少了许多。但乐观的她却表示:“我有一份自己喜欢的事业,在为家乡做有意义的事。我相信我带给孩子的,会是更有价值的东西。”
由于孙晓云经常需要晚上去村里演出,两个孩子也成了她的观众。好家风成就幸福家庭,孙晓云的两个女儿在她的言传身教下,成长为尊老爱幼、善于学习、热爱文艺的好孩子。大女儿不仅成绩优秀,而且还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,曾获得荷花舞蹈联盟少儿舞蹈站演三等奖、“星光耀香港”全国校园综艺盛典金奖,小女儿也是幼儿园的优秀宝宝。为了和妈妈有更多的时间在一起,两个孩子从不抱怨,甚至主动报名参加村级演出,与孙晓云同台献艺。能和妈妈在村级舞台上以演员的身份合影,是两个孩子最开心的事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