阮介平家庭家风家规:勤劳致富 勤俭持家;敬老爱幼 互谅互让;积善行德 乐于奉献
荀山村15组阮介平家庭是6口之家的大家庭,虽然他们家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,但全家人用自己的勤劳、朴实和宽容守护着最真实的幸福,组建了一个勤劳、温馨、快乐、和谐、奉献社会的幸福家庭。

一、勤劳致富 互敬互爱
阮介平是地道的农民,小时候家里穷没有读过什么书,父母也早就过世了。因此,他深深的懂得,要使自己不落后,就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心血和汗水。为了使家庭尽快脱离贫困,让家人过上好日子,他起早摸黑的干活,除了把田里的庄稼管理的井井有条,还在自留地里种上各式蔬菜,既满足家人食用,还拿到街上出售,增加一点家庭收入。阮介平有一个好习惯,就是爱学习,虽然读书少,但是,学习技术的能力很强,木工、泥工一学就会,过了农忙时间,他就出门找活干,做木工、做泥工,有时同时做两份工,这个不怕苦不怕累沉默寡言的农民,是村里出了名的最勤劳的人。

阮介平的妻子李伟娟也是一个非常勤劳,贤惠的人,她把家里收拾的干干净净,努力为家人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,同时,她还要打点小工,补贴家用。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,阮介平夫妻勤劳朴实、互敬互爱的家风,深深地影响了女儿的成长,女儿阮丹敏,虽然是独生子女,但是在她身上没有一丝的“娇生惯养”的不良习性,而是传承了父母的善良纯朴,诚实守信的优良品格。如今的她已成家,俗话说:”不是一家人,不进一家门”,丈夫姚晓平尽管也是独生子女,但是通情达理,勤奋工作,同样没有半点“以自我为中心”的不良习性。婚后,晓萍丹敏生育两个可爱的女儿。

互敬互爱是家庭幸福的基础,是家庭美丽幸福的源泉。阮丹、晓平夫妻俩平时把对方的父母当作自己的亲身父母对待,工作上、生活中,相互照顾、相互信任,相互支持,共同孝敬老人,照顾女儿。家中大小事征询双方父母意见,使他们得到尊重。无论在哪边生活,夫妻俩都对自己的婆婆和公公、岳父岳母亲切的喊“爸爸妈妈”,住在一家,就会给另一边的父母打电话陪他们聊天,致一声问候。在节假日,小夫妻经常组织两家人一起外出游玩、聚餐,做好双方家庭的桥梁纽带。每当发生摩擦时,阮丹、晓平夫妻俩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,当好双方父母的调和剂。如出生孩子的姓氏问题,到谁家过年问题,平时居住的问题等等,这些在独生子女家庭比较敏感也最容易造成矛盾的问题,在小夫妻的调和努力下,得到很好解决,一家人其乐融融,互敬互爱。
二、勤俭持家 以德育人
百善孝为先,孝敬父母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,在阮介平夫妻的影响下,女儿丹敏夫妻俩对老人非常孝顺。平时勤奋工作,勤俭持家,一分一厘,一草一木,都合理使用,把钱花在刀刃上,经常教育两个女儿“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,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”,为此,一家老小都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。
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环境,阮介平家庭注重言传身教,以德育人。晓平、丹敏夫妻俩,也处处作好榜样,不管多忙,都想方设法抽时间陪孩子,和孩子共同成长,尽管家庭不是很富裕,但是竭尽全力地为孩子们创造有利的学习条件,让她们全面发展。如今,晓平、丹敏的女儿礼貌懂事、健康活泼,小小年纪就非常为大人着想。

三、邻里和睦 乐于奉献
一个幸福美满家庭的建立离不开和乡邻们的和睦相处。每一个家庭也都会有需要邻居们帮忙的时候,阮介平夫妻对邻居热心帮助,特别是邻居有困难的时候,只要谁家有困难,夫妻俩再苦再忙,都会及时伸出援助之手,尽全力帮忙。
阮介平夫妻常说,我们没有文化,所以,有些政策不是很懂,但是只要我能做到的,只要用得着我的地方,我一定大力支持。如今,荀山村正在建设高标准美丽乡村示范村,涉及家家户户,需要大家的支持与配合,阮介平及其家人积极支持美丽乡村建设,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,毫不犹豫地作出了牺牲,维护了集体利益。晓平说:我是荀山人,为荀山村做事,为良渚美丽乡村建设做事,我感到非常荣幸、非常自豪。
习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说:“爱国,是人世间最深层、最持久的情感,是一个人立德之源、立功之本。”阮介平家庭是良渚众多普通家庭的一员,尽管很平凡,但是他们把自身的发展深深地融入到集体的发展、国家的发展之中,他们这种爱家爱国的“家国情怀”文化基因深深地融入到家庭的每一个细胞,也深深地感动身边的每一个人。